怎么杀死蛇内的寄生虫?
我们要了解人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及方式。 按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体内传播、体液传播、接触传播和垂直传播等四种类型; (一). 体内传播是指寄生虫从其原发部位或宿主内部器官移行到另一部位的过程。它包括寄生虫自体转移和异体移植两种形式。
1,寄生虫的自体转移是指因生活史中某一阶段必须在其中活动而使其中的虫体遭到破坏,导致其死亡或被抑制。如蛔目和绦目的部分幼虫可以在消化道内移行,并钻入胆道或消化道壁的皱褶里去,由于消化液的消化作用而导致幼虫死亡。蛔目的蛔亚目蛔科和部分异尖科寄生虫的幼虫在消化液中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即使进入了胃肠道,也会因为自体损伤而死亡或不能发育成较大的成虫。
2,异体感染是指病原寄生虫的幼虫或成虫离开原有的寄主器官系统,进入其他器官组织或通过伤口侵入其它正常组织细胞内,建立新巢,进行繁殖的现象。
二.. 接触传染也是重要的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之一。通过接触传播的主要是一些体表寄生虫,它们以幼虫形态钻入体表皮肤,经周围循环系统扩散至全身,或者从破损的皮肤处侵入人体。 接触传染主要有直接接触方式和间接接触方式。前者指病原体从患有寄生虫病的个体直接进入健康者的身体引起的传染,后者是指病原体从附着有寄生虫污染物的物品、用具等媒介物直接传播给健康者引起的传染。
三.. 母体传播,也称“垂直传播”主要是通过胎盘,也可经卵传递,由母体将寄生虫传给胎儿,造成婴儿寄生虫病的现象。常见于寄生在人乳头的蠕目寄生虫。人乳头上的寄生虫,如果母亲感染了该寄生虫,那么怀孕后的妇女有可能将其传递给胎儿。
四.. 寄生虫的预防,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方面着手。 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是不让寄生虫有可乘之机。首先应杜绝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对于可能传播寄生虫的食物、生活用品等,要做好消毒处理;
其次要减少寄生虫的感染机会,不暴饮暴食,不过度节食;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干净,不吃未煮熟的鸡蛋;使用卫生的牙刷和牙膏,不共用毛巾、剃须刀等用品;不吸吮手指,特别是不要吸吮手指头上的指甲缝,避免甲沟炎和寄生虫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注意清洗双手拇指与食指之间、手背、手指缝间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