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怎么说狗?

易桐羽易桐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放结论,古人的“犬”字是指今天的狗子、土狗。而“狗”字指的则是今天的一串狗。 古文字学家刘钊教授在《甲骨文字结构》中认为,“象形字‘犬’和‘狗’的字形很相似,它们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头上有角的‘犬’字旁边加画了三短竖,而没角的‘狗’字去掉了这三短竖。”(P16)所以根据他的推断,“犬”字就是今天的“狗”字。 但是这种推理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犬”字的字形演变与“狗”字的字形演变是分开的。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犬”字和“狗”字演变的轨迹并不是分割开的。两者之间有交叉重叠,而且“犬”字旁添笔画变成“狗”字的情况要远远大于“狗”字旁去掉笔画变成“犬”字的情况。因此“犬”字不等于今天的“狗”字,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古人所说的“犬”字,就是今天的“犬”字,即今天家养的宠物狗。 至于“狗”字,古人造字时,本意就是“犬”字加上三短竖。它所表示的是一串串的狗,也就是今天农家看家的“土狗”,而非我们今天家养的宠物狗。

为了举例说明,特将“犬”“狗”二字列于下: “犬”字在金文中的字形如下: 而“狗”字在金文中的字形如下: 小篆时期的“犬”“狗”二字的字形如下: “犬”“狗”二字今字作何形状,请参看下图——它们跟金文的形状非常接近,只是笔画更加简化了。

闻人珍闻人珍优质答主

在中国古代对“狗”有很多别称。狗因为善于吠叫,古人又称狗为“吠”,杜甫诗云:“柴扉暗暝应藏稚,玉版清虚为养真;莫笑老翁犹气岸,至今刀笔有精神。”其中的“吠”就是指狗。清代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群动之中,惟犬于人为最近.其腼腆不苟,一似吾民之温厚;其不容外类相亵,一似吾民之排外:其饲之不饱则狺狺然,一似吾民之不平;其知其主人之德意而恋恋也,一似吾民知循良之去任而泣留:其顺乎人也,一似吾民之慕王化。”

古代关于狗的别称还有犬、天狗、流黄、勾陈、盘瓠、乌龙、苍猊、守御、犬戎、丧家犬、狗彘、狗行、犬子、犬服、犬态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